人才培养

上海交通大学溥渊未来学者计划管理办法

 

第一条 总则

溥渊未来学者计划是由溥渊未来技术学院发起,受未来技术太湖创新基金支持,面向上海交通大学本科生开设的人才培养计划。该计划旨在支持在校本科生参与科研见习和实践,激发大学生的科研热情,发掘大学生的科研潜质,培养面向未来发展需要的具有能源、健康、人工智能融合等前沿交叉领域的复合型科技创新人才。

为规范上海交通大学“溥渊未来学者计划”的运行和管理,结合我院实际,特制订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 组织架构

为加强溥渊未来计划学生管理,设置指导委员会、专项工作组、咨询专家组、指导教师团队、学生管理委员会和学者联谊会等组织。

 指导委员会由校领导担任顾问,成员包含学指委、教务处、科研院、文科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等部处负责人,对项目工作进行战略布局和方向指导。

专项工作组由溥渊未来学院院长担任指导顾问,党委书记担任组长、学工、教务、财务、科研负责人担任副组长,审议项目年度预算工作报告、管理制度修订等事宜工作组秘书处挂靠溥渊未来技术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

 咨询专家组由高水平学者和专家构成,负责对学生提交的立项方案、结题报告、成果进行评审,溥渊未来学者计划日常管理提出优化意见建议。

 指导教师由院内外高水平教授、专家和青年科学家组成,负责课题指南建议、以及对学生科研申请、研究、成果、总结等进行全程指导

 学生管理委员会面向全校招募学生委员,在专项工作小组指导下,负责做好项目过程管理服务,组织项目展示和交流和溥渊未来学者联谊会的组织工作; 溥渊未来学者联谊会由历届溥渊未来学者获得者组成,配合做好与结题溥渊未来学者的联络分享和会务保障 

 

第三条 范围与条件

 申请对象:上海交通大学本科在校生。面向专业:机械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力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光学工程、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科学与工程、精密仪器及机械、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等工科大类以及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农业、药学、医学等理科和生命科学大类

 研究方向:未来能源、未来健康、人工智能融合等

 资助人数:每年资助约60人

 资助年限:资助年限原则上为一年,特殊情况不超过两年,所有学生必须在毕业前提交结题申请。

 申请条件: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对科学研究有浓厚兴趣,并具备较强的科研实践能力,立志从事科研工作;符合《上海交通大学本科生奖学金评选管理办法》中的奖学金评定条件,学习勤奋刻苦,有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当年度综合测评在班级(年级)前50%,科研能力特别突出的可适当放宽。

 

第四条 立项流程

溥渊未来学者计划每年启动两期(春季、秋季学期),面向导师库导师征集课题。学院与无锡市锡山区科技局联合组织师生了解相关重点产业和园区发展,调研重点企业技术研发需求,凝练共性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纳入未来学者科研课题选定范围

溥渊未来学者计划项目征集通知面向全校发布,符合条件的学生填写《上海交通大学溥渊未来学者计划申请表》,并附课题科研设想、相关证书复印件等材料,申请者课题研究计划可由导师出题或本人独立提出,由指导老师给予课题立项辅导并签署意见

项目申请资料通过形式审查后,经学院组织专家组评审,择优确定项目立项名单,并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予以公示。立项课题应在老师指导下按照研究计划开展科研活动。

 

第五条 资助支持

学业津贴:学生成功立项,获得10000元/人的学业津贴,分两次发放(立项成功发放4000元,结题通过后发放6000元)。

科研资助:成功立项后即下拨10000 元/人科研启动资助。科研资助资金由院系与导师共同支配管理,主要用于课题研究所需的直接支出(如材料、测试化验加工、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项目研究所需差旅费、会议费、小型特殊专用仪器),通用仪器设备办公电脑原则上应由指导团队实验室提供必要条件,不再从本项目科研经费支出

专业指导溥渊未来学者计划采取一对一指导模式,每位支持对象配有一名专业领域教师担任指导老师,鼓励跨学科和交叉学科的研究。

学术交流:参加溥渊未来技术学院组织的溥渊大讲坛溥渊学者论坛“溥渊国际青年学者论坛”高水平国际学术论坛和讲座。

社会实践:定期赴上海交通大学学生社会实践和就业实习无锡基地,参访相关科创机构、重点新兴产业,了解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场景,提升专业行业认知。

证书授予:项目结题者即授予溥渊未来学者证书,指导学生结题的导师获溥渊未来学者导师荣誉证书。

优秀激励:根据项目评选结果确定一定比例(不超过20%)的项目为优秀,颁发溥渊卓越未来学者证书。

夏令营推荐:溥渊未来学者计划学生报名溥渊未来技术学院研究生招生夏令营同等条件下可优先获入营资格。

 

第六条 项目变更与结题

项目状态变更:立项学生若发生休学情况,在休学期间项目暂停,复学后继续;对立项学生因退学导致项目无法进行,按终止进行处理。如合理原因需要对研究路线、经费预算、研究周期、人员等进行变更,可由未来计划学者提出说明,并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后,提交溥渊技术未来学院审批。

结题受理:批次类项目应在到期一个月内提出结题申请,延期类项目和本科三年级期间申请项目,需在大四春季学期完成结题答辩。 

结题评审:由学院组织溥渊未来学者计划评审专家,对项目结题报告材料、答辩情况等进行评估,得出项目评审结果。

结题要件:代表性成果(原则上至少1项),包括但不限:

1.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类学术论文投稿或发表

2. 科技发明、创意方案、专利申请或批准

3. 其他代表性实践成果或研究报告

项目学术成果须规范署名标注上海交通大学溥渊未来学者计划资助/支持,英文表述为Supported by GIFT Future Scholars Program 。

项目执行期间,应在教师指导下至少参加一次以下活动(其中一类):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参加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职业规划大赛、以及与专业相关的其他专题类创新创业比赛。

项目终止:项目有下列情况者予以终止,并取消发放后续经费和津贴。

1. 在溥渊未来学者计划执行期内,无故缺席两次以上(含两次)重要活动(中期、结题、实践、参访等)者;

2. 因不可控因素导致项目无法按计划完成者;

3. 指导教师认定项目无法继续进行的其他特殊情况

如项目期间发生违反学术诚信、伦理等学术规范、或受到违纪处分等情况采取取消项目负责或参加资格、收回证书、并取消后续申请资格。

 

第七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本办法2025年710溥渊未来技术学院党政联席会讨论通过,具体由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