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体系
“健康科学与技术”专业以“人工智能+主动健康”为核心特色,面向“健康大数据和AI”、“智能健康系统”、“健康科学基础”和“健康与社会”等方向,建立理、工、医、文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全部课程按照专业特色划分为五个板块(基础板块、人文素养板块、交叉学科板块、创新实践板块、个性化板块),学生在培养计划的指导下选定课程。
一、基础板块均为专业基础类必修课程,包括数理基础课程(数学、物理、化学等)和专业基础课程(电类、计算机、生物学类等)。
二、人文素养板块均为通识基础课程,包括英语课程、体育课程、思想政治课程、以及文史哲类选修课程。
三、交叉学科板块由交叉核心课程和交叉专业课程组成。
- 交叉核心课程均为专业必修课程,共计8门;
-交叉专业课程为体现本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方案特色限选课程。学生以个人学术发展和专业志趣为指引,从13门专业选修课程中选择4-5门课程,形成因人而异的模块化、定制化、个性化的课程培养组合。
四、创新实践板块包括工程学导论、健康行业实践、创新科研实践系列等课程。
该板块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提出和解决能力,依托学院各科研实验室和中心,课程设置涵盖从呼吸、运动、心血管等宏观健康参数的检测到细胞、生化、遗传等微观健康参数检测的项目式实践内容,并结合健康产业,健康研究机构以及健康管理机构的实地调研,构建从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创新技能等三方面入手的沉浸式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体系,为学生未来从事健康科学研究,健康产业或公共健康管理工作打下基础。
五、个性化板块为学生根据兴趣,可以任意选修的课程,除本专业培养方案中要求的必修和选修学分之外的所有课程的学分均可计入该模块。
本院开设健康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如下:
A. 交叉核心课 ▷ 必修课; ▷ 共29学分。 |
人工智能基础与实践 | |
统计分析与实验设计基础 | ||
信号与系统设计 | ||
生物学基础 | ||
细胞生物学和组织学 | ||
心理与精神健康 | ||
营养与代谢基础 | ||
生理与病理基础 | ||
B. 交叉专业课 ▷ 选修课; ▷ 须修满16学分,多余学分计入个性化; ▷ 在a,b模块中选择一个主修模块并修满8学分,另一模块修满4学分;四个模块任选修满4学分。 |
a. 健康大数据和AI | 人工智能进阶 |
医学成像原理 | ||
生物信息学 | ||
b. 智能健康系统 | 生物力学与生物材料 |
|
健康检测与传感技术 | ||
应用运动生理学 | ||
c. 健康科学基础 | 神经生物学与神经工程 |
|
遗传、环境与健康 | ||
细胞生物学与生物化学 | ||
药理与药物代谢 | ||
d. 健康与社会 | 健康行业实践 | |
生理系统建模与控制 | ||
健康经济学与政策 | ||
C. 创新实践课 ▷ 必修课; ▷ 共21学分。 |
创新科研实践 I | |
创新科研实践 II | ||
创新科研实践 III |
*实际课程开设情况以教学信息服务网上公示的对应专业年级培养计划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