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智能网联电动汽车创新中心

中心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智能网联电动汽车创新中心成立于2018年。作为学校推进“双⼀流”建设的校级跨学科交叉平台,中心紧密对接国家战略需求,聚焦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共享化”核心领域,组建跨学科研究团队。团队汇聚了来自溥渊未来技术学院、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自动化与感知学院、计算机学院、电气工程学院、浦江国际学院、人工智能学院、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等10多个学院的30余位青年教师,其中国家级领军人才和青年人才有10余位。

中心坚持理论创新与产业实践“双轮驱动”,依托学校在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等五个优势学科的深厚积累,联合上汽集团、广汽集团、宁德时代、海螺水泥等70余家知名企业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主导了大量来自政府和企业的合作项目。通过深化与产业界的融合,中心已与企业共建了10多个校级和院级联合研发中心,持续推进智能网联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攻关与产业转化应用,多项成果荣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项。

面向未来,中心将加快“双一流”科研平台建设步伐,以服务国家交通强国战略为核心使命,聚焦“科技突破、人才赋能、产业协同”,着力打造科研攻关、人才培养、产业服务深度融合的国际化创新平台,为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研究方向

智能化方向

聚焦智能化核心难题,重点研究具身智能无人驾驶、世界模型构建和强化学习等关键技术,突破车辆在复杂动态环境中的感知、建模、推理与决策等智能化技术瓶颈,提升自动驾驶系统的自主学习与智能决策能力。

网联化方向

探索万物互联对交通系统带来的潜在变革,探索车路云一体化、车路协同自动驾驶和分布式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引领协同驾驶、网联化操作系统等V2X方向的前沿技术发展。

电动化方向

围绕电动车辆的动力、能源、安全等方面,对动力系统优化、高性能电动车底盘、无线充电、电池管理等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提升电动/混合动力车辆的效率和性能,聚焦电动化技术的落地应用。

共享化方向

探索共享化出行生态的构建方法,勾勒用户画像、设计服务应用,对分时租赁、车辆保险、用户驾驶行为分析、共享车辆安全等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共享化生态下的潜在机遇与挑战。

中心主任

主任

杨 明 特聘教授

校长助理

副主任

吴晨涛 教授

计算机学院

副主任

王亚飞 教授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中心主任助理

主任助理

庄瀚洋

浦江国际学院

主任助理

唐 卫

溥渊未来技术学院

核心成员

金 隼 特聘教授

溥渊未来技术学院

殷承良 特聘研究员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杨睿刚 特聘教授

溥渊未来技术学院

王 琳 教授

自动化与感知学院

赵 旭 教授

自动化与感知学院

马 超 教授

计算机学院

卢俊国 教授

自动化与感知学院

张 希 教授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伍 军 教授

计算机学院

陆林军 教授

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

龙承念 教授

自动化与感知学院

王 勇 教授

电气工程学院

周明东 教授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吴晓东 副教授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秦 通 副教授

溥渊未来技术学院

钱烨强 副教授

自动化与感知学院

古金宇 副教授

计算机学院

江 山 副教授

溥渊未来技术学院

金 力 副教授

浦江国际学院

陈东尧 副教授

计算机学院

穿着西装笔挺的男子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戴国浩 副教授

人工智能学院

赵 波 副教授

人工智能学院

何红弟 副教授

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

邹 桉 副教授

浦江国际学院

穿西装戴眼镜的男人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朱 翀 副教授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胡 川 副教授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王春香 副教授

自动化与感知学院

袁 汀 副研究员

自动化与感知学院

 

张颂安 助理教授

溥渊未来技术学院

庄瀚洋 助理研究员

浦江国际学院

贺越生 助理研究员

自动化与感知学院

 

荣誉教授/访问教授

Amnon Shashua 荣誉教授

溥渊未来技术学院

Gabor Orosz 访问教授

密西根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智能网联电动汽车创新中心持续招新,诚邀加入!

联系我们:唐老师  donquixote@sjt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