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8日,溥渊未来技术学院"睡眠与健康"暑期社会实践团圆满完成为期8天的实践活动。本次实践活动汇聚了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实践操作-数据分析"的渐进式培养模式,帮助参与者建立起系统的睡眠健康知识框架,探索了跨学科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理论构建:睡眠科普与知识讲解
从睡眠分期标准到模型认知,实践团活动从睡眠分期科普与理论学习开启。通过指导教师陈骥的讲座,成员们学习了睡眠的周期结构,梳理N1 - N3期、REM期等睡眠领域的专业知识,了解睡眠定义、常见指标及其重要性,明晰睡眠不足对认知、情绪的影响。
带队老师王翔针对心理健康与测评,开展讲座,向成员们介绍了心理测评的发展历史及重大影响事件,详细教授了心理学问卷的使用方法和部分经典问卷的诞生过程。有效帮助实践团补齐关于心理学基础知识的背景,加深自我了解的手段。
智能睡眠与脑健康实验室何苗,带领全体成员近距离接触睡眠研究中的关键设备多导睡眠图(PSG),了解其原理与临床应用,并介绍了实验设备的佩戴与信息采集的过程。
智能睡眠与脑健康实验室彭晨围绕睡眠与记忆水平,描绘了睡眠是如何帮助我们加深记忆的全过程,切实感受到睡眠对维持脑健康水平的重要影响。
实践体验:参观学习与动手体验
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上海市脑健康科普基地科创教育基地,实践团参观智慧之光、人脑之谜、健脑乐园和动物之勇科普展区,观摩了“水迷宫”等经典实验以及用于恐高症研究与干预的虚拟现实实验等。在科普讲解员的演示下,实践团成员对大脑的构造、功能,脑疾病与研究范式等方面有了更直观的体会。
现代生活中,科学运动是改善睡眠质量、提升身心健康的有效方式。合理的运动有助于调节生物节律、缓解压力、延长深度睡眠时间,提高睡眠质量。
实践团前往转化医学研究院运动健康科学与实践实验室,未来健康与智能运动研究中心主任、讲席教授程蜀琳老师指导实践开展;副研究员王秀强老师带领成员们参观实验室,并为大家讲解科学运动的重要性,着重指出身体质量指数(BMI)、体脂率和腰臀比的常见理解误区,根据每位成员的体成分分析,制定合理的运动方案,系统补充了运动健康领域的重要知识。
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睡眠中心,成员们零距离接触PSG的临床操作场景,结合临床案例理解睡眠医学临床诊疗的全流程。专业诊疗医师分享发作性睡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等睡眠障碍患者的常见症状,介绍各类生理信号的判读技术。
在智能睡眠与脑健康实验室内,何苗带领实践团模拟了实验室环境中PSG设备的佩戴与信息采集过程。全程引导大家感受专业设备和便携式智能手环两种主流睡眠数据采集方式。
数据挖掘:睡眠数据分析讲解与练习
在技术实践环节,实践团开展睡眠数据分析环节。学员们根据智能睡眠与脑健康实验室何苗、岑昊林、胡峻恺的教学指导,学习多导睡眠图、可穿戴设备等数据类型,掌握加载、清洗、特征提取计算等预处理流程,开展统计与关联性分析。从海量数据中探究深度睡眠与总睡眠时间关联等,挖掘睡眠规律,提升了数据处理能力。成员根据指导完成编程环境搭建与数据分析。
总结汇报:探索与收获
在总结汇报会上,学院党委副书记韩海波、计算机学院副研究员吴梦玥、学院带队教师冯波瀚、指导教师陈骥、学院脑健康与脑技术中心刘阳和兰兆辉老师出席并担任评委。实践团成员从实践中收获到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个人健康管理方面,通过睡眠周期理论优化作息时间与闹钟设置;在科研能力培养方面,掌握了基础的睡眠数据统计分析方法,绘制出清晰的数据分析图;在学术研究兴趣方面,萌发了对睡眠呼吸障碍等疾病机制的研究设想。
与会教授评选实践优秀表现,并对成员颁发证书。
未来,学院将继续依托多学科优势,加强校企合作,推动睡眠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应用,为提升全民健康水平贡献科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