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

溥渊未来技术学院聚焦可持续能源、健康科学与技术两大方向
着力打造10+X个国际化前沿交叉学科平台,建设全球领先的教学科研高地

【溥渊大讲坛第20期】刘云圻 | 本征柔性:材料与器件

发布时间: 2025.11.17

讲座主题:本征柔性:材料与器件

主讲人: 刘云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复旦大学智能材料与未来能源创新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时间: 2025.11.21 10:00 ~ 2025.11.21 11:30

地点: 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包玉刚图书馆515报告厅

摘要: 

随着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在显示屏上的成功应用,柔性显示屏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从技术上来讲,柔性的实现有不同的技术路线。物理柔性,任何刚性物质,如果很薄、很细,都能展示柔性。结构柔性,芯片是刚性的,连接芯片的连线具有分形结构或弹簧结构(岛―桥结构),则宏观上也具有柔性。再一种就是本征柔性。本征柔性源自化学键旋转、构象互变、分子链延展/滑移和动态键的形成,具有较大的弹性形变能力和较小的曲率半径 (<0.5 mm),同时具有较好的可拉伸特性 (>25%),以及跨尺度模量适应能力(1 Kpa~10 GPa)。即制备器件的所有材料都具有可拉伸性,这种可拉伸的材料为分子材料,包括有机分子、高分子和碳二维材料。目前的柔性屏是融合物理柔性、结构柔性和铰链技术来实现的, 该柔性屏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折痕,其长期稳定性面临着挑战。本报告将介绍柔性的物理内涵,高分子半导体材料的设计合成,溶液法加工技术,场效应晶体管的制备与性能研究,以及它们在本征柔性屏方面的应用探索。

主讲人简介:

刘云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复旦大学智能材料与未来能源创新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分子材料的设计、合成,包括p-共轭小分子、高分子和石墨烯;以及这些材料在光电子器件中的应用,包括场效应晶体管和分子器件。发表SCI论文700余篇,他人引用6万余次,h因子大于120,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80余项,出版专著两部及17章节。2007年、2016年和2019年分别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各1项,2017年和2022年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各一项。十一次获中国科学院/北京市优秀导师奖等。曾为科技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重大科学前沿领域第四届专家咨询组副组长。现为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常务理事、功能分子材料与器件分会主席;中国电子学会柔性电子技术分会副主任委员。担任ACS Mater.Lett., Nanoscale, SmartMat, Wearable Electronics, 《功能材料》,《结构化学》等期刊的编委/顾问委员会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