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讲座主题:碳化聚合物点的结构、性能与应用方向
主讲人: 杨柏,吉林大学教授
邀请人: 未来显示中心
时间: 2024年9月15日 14:00-15:00
地点:包玉刚图书馆东翼楼200号报告厅
摘要: 近年来,碳点(CDs)受到广泛关注。CDs可分为碳量子点(CQDs)、石墨烯量子点(GQDs)和碳化聚合物点(CPDs)。其中,CPDs 是一类具有核-壳结构及聚合物特性的新型CDs,可通过多官能团小分子、聚合物分子及生物质等前驱体,经交联聚合、脱水碳化等“自下而上”的化学过程来制备,具有低毒、高效发光、生物相容等优点。研究表明CPDs高效发光主要源于其中包含的分子态发光中心和交联增强发射(CEE)效应。该领域研究主要聚焦具有可见、近红外荧光、室温磷光等性能的CPDs合成,形成机制与发光机理研究等。由于CPDs结构可设计性,对其在光电转换、生物标记与成像、药物与诊疗、催化与能源等方面的应用研究都十分活跃。
主讲人简介:

杨柏,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教授。1984年获吉林大学学士学位,1987年获吉林大学硕士学位后在吉林大学任助教、讲师,1991年在职获得吉林大学博士学位,1992年任吉林大学副教授,1994年任教授至今。1999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并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曾任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吉林大学化学学院院长。研究方向为聚合物光功能材料,主要聚焦碳化聚合物点、半导体纳米晶等基元材料的合成、复合及高性能光学材料研究。已发表论文800余篇,被引用6.8万余次(H-122),单篇最高被引用3800余次。近年来连续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和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学者榜单。作为第一完成人2010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9年获吉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07年和2021年两次获得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目前担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碳点功能材料分会主任委员。
2.讲座主题:单胶束定向组装合成介孔材料
主讲人: 李伟,复旦大学教授
邀请人: 未来显示中心
时间: 2024年9月15日 15:00-16:00
地点: 包玉刚图书馆东翼楼200号报告厅
摘要: 自从功能介孔材料问世以来,引起了人们广泛兴趣。其特殊的介观结构和性质,超高比表面,超大的孔容,大而均一可调的孔径,在石油裂化、催化、吸附、分离等方面,尤其是能源转化与储存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这里,我们主要阐述近年来在单胶束定向组装介孔材料方面的研究进展。发现了小分子调节有机-无机/有机-有机分子间相互作用构筑单胶束基元新机制,发展了“纳米乳液”、“液-液两相界面组装”、“反相胶束组装”、“配位调控自组装”等多种全新合成方法,制备了垂直孔道介孔薄膜、树枝状介孔碳球、介孔氧化钛相结、可变性介孔空心硅球等新型介孔材料,所制备的功能介孔材料不仅形貌独特、均一,而且具有可控的介观孔道结构、高比表面积、大的孔容和开放的孔道。正是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及功能性,使得这些材料在能源存储、催化等方面展现出非常好的应用前景。
主讲人简介:

李伟,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入选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等,长期致力于功能介孔材料的设计合成与应用研究。近5年,以通讯作者在Nat. Sustain.(1)、Nat. Protoc.(2)、Nat. Commun.(2)、Sci. Adv.(2)、J. Am. Chem. Soc.(8)、Angew. Chem. Int. Ed.(8)、Adv. Mater.(9)、Natl. Sci. Rev.(2)、Chem(2)、Chem. Rev.(1)、Chem. Soc. Rev.(1)、Acc. Chem. Res.(1)等国际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发表论文被引30000多次,H指数92。曾获得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第二完成人),连续6年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2019-2024),2022年上海市第十一届青年科技英才等。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2项等。现任国际介观结构材料学会理事、中国化学会能源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Natl. Sci. Rev.编辑工作组成员、iScience顾问编辑、Battery Energy副主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