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西根学院湖南衡阳-韶山社会实践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1-07-13浏览次数:0

红色衡阳 学习有我 ——密西根学院湖南衡阳-韶山社会实践第一天纪实

7月9日,密西根学院湖南衡阳—韶山社会实践团成员在学院特邀党建组织员王佩筠和思政老师吴琦、徐国斌、刘通的带领下,走出校门,走向基层,进行以“行万里路,知中国情”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上午9时30分,实践团成员在菁菁堂广场集合完毕,出发前往第一站目的地——衡阳。抵达衡阳南岳机场后,上海交通大学1989届校友徐国来前来接站。

下午,实践团成员乘车前往常宁县水口山工人运动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经过40分钟车程后,到达目的地。水口山北临湘江水,东接春陵口,是千年矿冶之地、百年铅锌之都。在进入纪念馆之前,实践团全体成员在“我们工人有力量”雕塑前合影留念。一位肌肉健硕的矿工高抡铁锤,砸下去,寓意“破坏一个旧世界,建立一个新世界”,集中诠释了水口山工人运动“伟大斗争”这一深刻主题。

登记完相关信息之后,讲解员带领实践团开始参观。水口山工人运动,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中国工人运动的一次壮举,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是工人阶级和农民联合起来开创革命新局面的伟大实践,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毛泽东曾亲临水口山调查指导,播撒革命火种,并指出“水口山工人武装,是红军的中坚力量”。

在参观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们认真听讲,积极发问,不时用手机拍照记录,以供学习。参观结束后,大家感受到的是有限的时空、无限的启迪。水口山开拓者们坚定的脚步声,唤醒了大山深处贮藏万年的宝藏,留下了一段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令人震撼,让人感佩,催人奋进。大家表示,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学习水口山工人运动史和矿冶史,要传承红色基因,发扬创造精神,肩负起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伟大使命。

 

乡村振兴 担当有我 ——密西根学院湖南衡阳-韶山社会实践第二天纪实

晴云轻漾,熏风无浪。7月10日,密西根学院湖南衡阳—韶山社会实践团在思政教师吴琦、徐国斌、刘通的带领下由湖南省衡阳市常宁市区出发前往白沙镇阳加中学,开启第二天的实践活动。实践团抵达阳加中学后受到了阳加中学校长徐昭孝等师生的热烈欢迎。

实践团首先与已经在阳加中学进行暑期夏令营活动的致远学院、巴黎卓越工程学院交流经验。

实践团一行在常宁市环保局副局长曹运才、阳加中学校长徐昭孝带领下,前往观音洞村对密西根学院定向资助困难学生进行家访。

受资助同学一家居住距离就读中学最远的观音村,地理位置偏远,家庭条件艰苦。抵达伊始,吴琦代表学院为受资助学生一家送上了慰问金和生活、学习用品。

随后,实践团一行与受资助学生家长深入交流、实地察看,详细理解受资助学生一家的实际情况。对受资助学生刻苦坚毅的学习态度表示赞赏,并鼓励他再接再厉,用知识改变命运。

离开受资助学生家后,实践团在曹运才的引导下先后前往星光小学、鲇鱼小学进行了实地考察。在参访了三处考察点位之后,实践团成员体会了乡村七月夏条绿密、朱萼缀鲜的风光,更震撼于农村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不全面发展。

.

下午,实践团在阳加中学会议室与阳加中学校方座谈寒假支教事宜。座谈氛围亲切友好,讨论深入全面,双方最终取得高度共识,均对今年寒假的支教表示极大的热忱与期待。

会后,实践团成员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扶贫必先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目前脱贫攻坚已经取得了全面性胜利,但是“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继续承担乡村振兴的重任。

 

伟人故里 传承有我 ——密西根学院湖南衡阳-韶山社会实践第三天纪实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深刻指出,一百年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结果。以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立了彪炳史册的伟大功勋!

7月10日晚,实践团由衡阳驱车四个小时抵达韶山后,立即来到毛泽东广场瞻仰毛泽东同志铜像。

7月11日,实践团一行首先来到毛泽东故居。毛泽东故居位于湖南省韶山市韶山乡韶山村土地冲上屋场,坐南朝北,属于土木结构的“凹”字型建筑,东边是毛泽东家,西边是邻居,中间堂屋两家共用。总建筑面积472.92平方米。1929年,故居被国民党政府没收,遭到破坏。1950年按原貌修复。196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6月27日邓小平同志题字“毛泽东同志故居”。1997年7月,入选中宣部首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瞻仰毛泽东故居后,实践团一行再次来到毛泽东广场瞻仰毛泽东同志铜像。毛泽东广场始建于1993年,是经中共中央批准兴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的重点献礼工程。原名为毛泽东同志铜像广场。2008年1月,中央批准广场改扩建后命名为“毛泽东广场”。改扩建后,广场面积从原来的3970平方米扩大到102800平方米。毛泽东铜像从原来的位置向西南移动84.5米,移动到现在的位置。铜像移动后,广场主轴线顺应韶山冲的地势走势,背靠韶峰、面向故居。铜像重3.7吨,像高6米,基座高4.1米,通高10.1米,象征着“十一”国庆,寓意毛泽东同志是新中国的缔造者。铜像面朝北方,身着中山装,左胸前挂着“主席”证,手执文稿,目光炯炯,面带微笑,正视前方,巍然挺立,再现了人民领袖出席开国大典时的风采,褐红色大理石基座上镌刻的“毛泽东同志”五个金色大字是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江泽民同志于1992年题写。实践团向毛泽东同志铜像敬献花篮并三鞠躬,表达对毛泽东同志的崇高敬意和深切怀念,缅怀他为党、军队、国家和人民做出的丰功伟绩。

在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实践团在讲解员的介绍下深入了解到毛泽东同志在青年时期立了什么志、读了什么书、做了什么事。展览以丰富的内容介绍了毛泽东同志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为实现中华民族独立和振兴、中国人民解放和幸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诠释了毛泽东同志毕生最突出最伟大的贡献,就是领导我们党和人民找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性成就,并为我们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积累了经验和提供了条件,为我们党和人民事业胜利发展、为中华民族阔步赶上时代发展潮流创造了根本前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参观结束后,实践团成员表示,毛泽东同志的革命实践和光辉业绩已经载入中华民族史册。他的名字、他的思想、他的风范,将永远鼓舞我们继续前进。要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下定决心,排除万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