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介绍
溥渊未来学者计划是由溥渊未来技术学院发起,面向上海交通大学本科生开设的学生骨干培养计划。该计划旨在支持在校本科生参与科研见习和实践,激发大学生的科研热情,提升大学生的科研潜质,培养面向未来发展需要的具有未来能源技术、未来健康技术研究背景的学生。
计划每年秋季学期启动新一期立项,面向导师库教师征集课题,当年12月开放学生自主申请。采取“一对一”指导模式为主,鼓励跨学科和交叉学科的研究。每年资助20名有志于未来能源技术、未来健康技术两个方向的上海交大理工科专业在校生。每位支持对象配有一名专业领域教师担任指导老师,并提供资金用于学习生活、课题研究、暑期交流等相关活动。
计划首期已经启动,共征集18个前沿课题,有来自密西根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等的21名学生成功入选。所有获资助学生专业排名均在前30%,且90% 已有过往科研经历。
上海交通大学溥渊未来学者计划管理办法
第一条 总则
溥渊未来学者计划是由溥渊未来技术学院发起,面向上海交通大学本科生开设的学生骨干培养计划。该计划旨在支持在校本科生参与科研见习和实践,激发大学生的科研热情,发掘大学生的科研潜质,培养面向未来发展需要的具有能源、健康、人工智能融合等前沿交叉领域的复合型科技创新人才。
为规范上海交通大学“溥渊未来学者计划”的运行和管理,结合我院实际,特制订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 组织架构
为加强溥渊未来计划学生管理,设置指导委员会、专项工作组、咨询专家组、指导教师团队、学生管理委员会和学者联谊会等组织。
指导委员会由校领导担任顾问,成员包含学指委、教务处、科研院、文科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等部处负责人,对项目工作进行战略布局和方向指导。
专项工作组由溥渊未来学院院长担任指导顾问,党委书记担任组长、学工、教务、财务、科研负责人担任副组长,审议项目年度预算、工作报告、管理制度修订等事宜,工作组秘书处挂靠溥渊未来技术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
咨询专家组由高水平学者和专家构成,负责对学生提交的立项方案、结题报告、成果等进行评审,并对“溥渊未来学者计划”日常管理提出优化意见建议。
指导教师由院内外高水平教授、专家和青年科学家组成,负责课题指南建议、以及对学生科研申请、研究、成果、总结等进行全程指导。
学生管理委员会面向全校招募学生委员,在专项工作小组指导下,负责做好项目过程管理服务,组织项目展示和交流和“溥渊未来学者”联谊会的组织工作; 溥渊未来学者联谊会由历届“溥渊未来学者”获得者组成,配合做好与结题“溥渊未来学者”的联络分享和会务保障。
第三条 范围与条件
申请对象:上海交通大学本科在校生。面向专业:机械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力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光学工程、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科学与工程、精密仪器及机械、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等工科大类以及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农业、药学、医学等理科和生命科学大类。
研究方向:未来能源、未来健康、人工智能融合等
资助人数:每年资助约60人
资助年限:资助年限原则上为一年,特殊情况不超过两年,所有学生必须在毕业前提交结题申请。
申请条件: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对科学研究有浓厚兴趣,并具备较强的科研实践能力,立志从事科研工作;符合《上海交通大学本科生奖学金评选管理办法》中的奖学金评定条件,学习勤奋刻苦,有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当年度综合测评在班级(年级)前50%,科研能力特别突出的可适当放宽。
第四条 立项流程
“溥渊未来学者计划”每年启动两期(春季、秋季学期),面向导师库导师征集课题。面向学生自主申请,详见“溥渊未来学者计划”的项目征集通知,具体批次根据当年实际情况决定。
符合条件的学生填写《上海交通大学“溥渊未来学者计划”申请表》,并附课题科研设想、相关证书复印件等材料,申请者课题研究计划可由导师出题或本人独立提出,由指导老师给予课题立项辅导并签署意见。
成功立项后,学生需严格按照“溥渊未来学者计划”开展科研,积极参加各类相关活动。
第五条 资助与支持
学业津贴:学生成功立项,获得10000元/人的学业津贴,分两次发放(立项成功发放4000元,结题通过后发放6000元)。
科研资助:成功立项后即下拨10000 元/人科研启动资助。科研资助资金由院系与导师共同支配管理,主要用于课题研究所需的直接支出(如材料、测试化验加工、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项目研究所需差旅费、培训等),专业仪器设备和电脑应由指导团队实验室提供必要条件,原则上不从本项目科研经费支出。
专业指导:“溥渊未来学者计划”采取“一对一”指导模式,每位支持对象配有一名专业领域教师担任指导老师,鼓励跨学科和交叉学科的研究。
证书授予:项目结题者即授予“溥渊未来学者”证书,指导学生结题的导师,将获“溥渊未来学者导师”荣誉证书。
优秀激励:根据项目评选结果确定一定比例(不超过20%)的项目为优秀,颁发“溥渊卓越未来学者”证书。
夏令营推荐:“溥渊未来学者计划”学生报名溥渊未来技术学院研究生招生夏令营者,同等条件下可优先获入营资格。
第六条 项目变更与结题
项目状态变更:立项学生若发生休学情况,在休学期间项目暂停,复学后继续;对立项学生因退学导致项目无法进行,按终止进行处理。如合理原因需要对研究路线、经费预算、研究周期、人员等进行变更,可由未来计划学者提出说明,并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后,提交溥渊技术未来学院审批。
结题受理:批次类项目应在到期一个月内提出结题申请,延期类项目和本科三年级期间申请的项目,需在大四春季学期完成结题答辩。
结题评审:由学院组织“溥渊未来学者计划”评审专家,对项目结题报告材料、答辩情况等进行评估,得出项目评审结果。
结题要件:代表性成果(原则上至少1项),包括但不限:
1.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类学术论文;
2. 科技发明、创意方案、专利;
3. 科技竞赛获奖;
4. 其他代表性实践成果。
成果须规范署名,原则上应标注:上海交通大学溥渊未来学者计划资助/支持,英文表述为:Supported by GIFT Future Scholars Program 。
项目执行期间,原则上应参加“溥渊大讲坛”、“溥渊学者论坛”等学术讲座总数不少于5次。
项目终止:项目有下列情况者予以终止,并取消发放后续经费和津贴。
1. 在“溥渊未来学者计划”执行期内,无故缺席两次以上(含两次)重要活动(中期、结题、实践、参访等)者;
2. 因不可控因素导致项目无法按计划完成者;
3. 指导教师认定项目无法继续进行的其他特殊情况。
如项目期间发生违反学术诚信、伦理等学术规范、或受到违纪处分等情况者,采取取消项目负责或参加资格、收回证书、并取消后续申请资格。
第七条 附 则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本办法经2025年3月7日溥渊未来技术学院党政联席会讨论通过,具体由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负责解释。